家庭建档的双向意义

被引:42
作者
冯惠玲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家庭档案; 私人档案; 档案资源; 社会档案意识;
D O 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07.05.004
中图分类号
G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家庭建档具有为平民保存历史和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两个方面的意义。为平民保存历史有助于社会历史的完整和公众对社会的认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有助于公众关注档案事业并参与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家庭档案的基本属性是私人所有,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深化研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家庭建档需要有适当的目标定位和方针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构建全民记忆的诺亚方舟:英国档案系统社会融入计划思考 [J].
张锦 .
档案学研究 , 2007, (03) :53-56
[2]   掌握好档案赋予我们的权力 [J].
兰德尔吉默森 ;
马春兰 .
档案, 2007, (03) :40-43
[3]   为流逝的文明建档——访冯骥才 [J].
吴红 ;
王天泉 .
中国档案, 2007, (02) :24-27
[4]   海外书评——《没有纯真的收藏:对档案鉴定的反思》 [J].
特里·库克 ;
李音 .
中国档案, 2006, (09) :56-57
[5]   国际档案工作动态 [J].
丁枫 .
中国档案, 2006, (08) :57-57
[6]   档案工作者、中介和社会记忆的创建 [J].
弗朗西斯·布劳因 ;
晓牧 ;
李音 .
中国档案, 2001, (09) :48-51
[7]   信息文化与档案 [J].
史蒂文·卢巴 ;
张宁 .
山西档案, 2000, (01) :11-16
[8]   档案边缘 [J].
F·Gerald·Ham .
山西档案, 1999, (01) :14-17
[9]  
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 .2[加]特里.库克. 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集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