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格达地区早二叠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弧后碰撞前陆盆地地震记录

被引:34
作者
张传恒 [1 ]
刘典波 [1 ]
张传林 [2 ]
王自强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新疆; 博格达山; 早二叠世;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古地震; 弧后碰撞前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6 [二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早二叠世下岌岌槽子群发育于博格达弧后碰撞前陆盆地缓坡带,为一套长石含量较高的陆源碎屑岩。古流向、沉积相带分布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坡向向南。岌岌槽子群中首次发现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链环层理、水塑性褶皱、液化沙脉、沙侵蘑菇、碟状泄水构造、球枕构造、流化砾岩、底辟流化砾岩坨、滑混层、同沉积断层等,均是与地震驱动相适配的变形构造。这些变形构造常沿限定的岩层发育,上、下均为未变形的岩层,显示事件变形特征。大量滑混层褶皱枢纽和球枕构造轴面实测结果显示,它们既没有优势方位,其位态也与古坡向无关,进一步证实最有可能的驱动机制是地震。由于古地震活动直接与东天山造山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时、空发育特征能够成为认识天山造山过程和相关盆地发育的一个新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疆博格达地区晚海西期原型盆地发育及其对成藏的控制.[D].余海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03
[2]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J].
乔秀夫 .
地学前缘, 2002, (03) :141-149
[3]   再论震积岩及震积不整合——以川西、滇西地区为例 [J].
梁定益 ;
聂泽同 ;
宋志敏 .
地球科学, 1994, (06) :845-850+893
[4]   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套可能的地震-海啸序列 [J].
宋天锐 .
科学通报, 1988, (08) :609-611
[5]  
西南天山构造格局与演化.[M].刘本培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