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被引:17
作者
李翔海
机构
[1] 南开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孝; 安身立命; 报本反始; 吾性自足;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0.04.004
中图分类号
D649 [家庭、婚姻道德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文化中,"孝"不仅具有社会性的道德伦常规范的意义,而且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孝"的根本精神是"报本反始",即一种受恩思报、得功思源的感恩戴德之情。它包括了三个具体的向度:为个体生命之本的祖先尽孝,为社会生命之本的圣贤尽孝,为类性生命之本的天地尽孝。它在根本精神上与儒家的终极关怀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构成了传统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吾性自足的形态与基督教皈依于外在上帝的终极关怀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仅仅通过揭露"孝"作为社会性的道德伦常规范的弊病并不足以彻底否定"孝"。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在"安身立命"的层面发挥"孝"的积极作用,是应当进一步予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生生和谐-重读孔子.[M].李翔海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  
古代宗教与伦理.[M].陈来著;.三联书店.1996,
[3]  
吴虞集.[M].吴虞 著;赵清;郑城 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  
先秦道德变迁论.[D].张继军.黑龙江大学.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