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高边坡卸荷带形成及其工程性状研究

被引:129
作者
黄润秋
林峰
陈德基
王军怀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
[2] 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
[3] 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 成都
[4] 武汉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高边坡; 卸荷带; 工程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 [工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首先针对边坡开挖或河谷下切的卸荷过程 ,讨论了边坡应力场的分布 ,提出了边坡二次应力的“驼峰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伴随边坡二次应力场的形成 ,岩质高边坡卸荷带的形成机理。进一步 ,结合三峡船闸高边坡的开挖和监测实践 ,讨论了卸荷带的工程地质意义及其力学性状表现。最后 ,利用本文的基本观点 ,对三峡船闸高边坡卸荷带进行了合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岩石高边坡的时效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J].
黄润秋 .
工程地质学报, 2000, (02) :148-153
[2]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卸荷松动带变形特点 [J].
王军怀 ;
余永志 .
人民长江 , 1999, (04) :5-7+48
[3]   开挖过程的非线性理论分析 [J].
黄润秋 ;
许强 .
工程地质学报, 1999, (01) :9-14
[4]   矿山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孙玉科 ;
姚宝魁 ;
许兵 .
工程地质学报, 1998, (04) :18-24+74
[5]   峨口铁矿高陡边坡稳定性三维模型试验研究 [J].
吴玉庚 ;
牟会宠 ;
龚秋明 .
工程地质学报, 1998, (04) :81-87
[6]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等编,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