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缘区中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16
作者
颜佳新
周蒂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武汉
[3] 广州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特提斯; 构造演化; 南海北部陆缘区;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1.04.009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对南海及周边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的综合分析 ,并与东亚、东南亚地区特提斯构造对比 ,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区存在可以进行东、西向对比的中特提斯构造。相应的中特提斯洋因北巴拉望—礼乐—南沙地块与华南大陆边缘在白垩纪中期的碰撞而关闭。南海北部陆缘区中特提斯构造向西可以与加里曼丹的 Meratus缝合线和苏门答腊的 Woyla缝合线对比 ,向东经台湾海峡、琉球群岛与日本佐川带对比。南海北部陆缘区中特提斯构造的确认对正确解释南海北部陆缘区地壳结构在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差异、重新认识华南陆域内地质构造演化以及对南海北部陆缘区油气资源勘探均具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南海中生代特提斯期沉积盆地的发现与找寻中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前景 [J].
夏戡原 ;
黄慈流 .
地学前缘, 2000, (03) :227-238
[2]   南海西沙海槽地壳结构的海底地震仪探测与研究 [J].
丘学林 ;
周蒂 ;
夏戡原 ;
苏达权 ;
吴世敏 ;
叶三余 ;
E.R.Flueh .
热带海洋, 2000, (02) :9-18
[3]   滇西昌宁—孟连带内石炭纪—二叠纪鲕粒灰岩的古地理意义 [J].
颜佳新 ;
刘本培 ;
张海清 .
古地理学报, 1999, (03) :13-18
[4]   放射虫硅质岩对华南古地理的启示 [J].
吴浩若 .
古地理学报, 1999, (02) :28-35
[5]   “残留特提斯”的猜想——从中国近海域发现海相中生界——古新统谈起 [J].
蔡乾忠 .
中国地质, 1998, (04) :39-41
[6]   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及构造意义 [J].
姚伯初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2) :2-6+8+10+12-17
[7]   试论台湾的非岛弧成因及其与南海海盆的相关性 [J].
张明书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2) :114-119
[8]   华南陆域内古特提斯形迹、二叠纪造山作用和互换构造域的东延 [J].
马文璞 .
地质科学, 1996, (02) :105-113
[9]   南海海盆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 [J].
姚伯初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2) :1-13
[10]   广西南部晚古生代放射虫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J].
吴浩若,咸向阳,邝国敦 .
地质科学, 1994, (04) :33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