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新社会阶层”

被引:5
作者
郭伶俐 [1 ,2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韦伯; 新社会阶层; 阶级阶层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3 [阶级、阶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方社会理论中有两种典型的阶级阶层理论和方法——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阶级阶层理论。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将成为我国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视角,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方法,通过与西方中产阶级的比较,来分析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19 / 4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
    张翼
    [J]. 社会, 2008, (02) : 1 - 19+220
  •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间阶级理论
    余文烈
    [J]. 政治学研究, 1996, (02) : 81 - 86
  •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 [4]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 [5]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 [6]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著;高〓等译;.新华出版社.1997,
  •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 [8] 政治学.[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
  • [9] 列宁选集.[M].(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