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南区和西北区丹霞地貌区域特征对比研究——以福建省和甘肃省丹霞地貌为例

被引:2
作者
陈诗吉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地域差异; 成因分析; 福建; 甘肃;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29.001
中图分类号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东南区和西北区丹霞地貌区域特征及其成因。[方法]以福建省和甘肃省作为我国丹霞地貌的代表区域,选取福建省武夷山、永安和甘肃省本康、张掖等典型地点,通过实地考察,对比东南和西北两大区域的丹霞地貌在形态特征、物质结构、形成条件、发育过程上的地域差异,并对造成地域差异的内外营力要素和时间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我国境内发育的丹霞地貌区域差异显著。福建省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多发育临溪丹崖赤壁、一线天等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地貌景观,而甘肃省则表现为"顶圆、檐突、身陡、麓缓",发育温带干旱—半干旱区丹霞地貌景观。[结论]我国丹霞地貌的地域差异性是在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地貌外力的分带性和发育过程的周期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6446 / 1644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福建永安白垩纪红层盆地丹霞地貌及特征 [J].
梁诗经 .
福建地质, 2009, 28 (01) :1-9
[2]   甘肃省张掖丹霞与彩色丘陵地貌的形成与景观特征 [J].
张荷生 ;
崔振卿 .
中国沙漠, 2007, (06) :942-945+1095
[3]   丹霞地貌概念讨论 [J].
刘尚仁 ;
刘瑞华 .
山地学报, 2003, (06) :669-674
[4]   甘肃省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J].
齐德利 ;
陈致均 .
甘肃社会科学, 2003, (04) :152-156
[5]   甘肃省丹霞地貌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布局研究 [J].
齐德利 ;
肖星 ;
陈致均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03) :88-93
[6]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J].
周学军 .
山地学报, 2003, (02) :180-186
[7]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J].
彭华 .
地理科学, 2000, (03) :203-211
[8]  
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 齐德利.南京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