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典型冰冻圈地区植被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以祁连山为例
被引:11
作者:
桂娟
[1
,2
]
王旭峰
[1
]
李宗省
[1
]
邹海明
[3
]
李爱军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青海省水文与水资源勘测局直门达水文站
[4] 青海省曲麻莱县气象局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NDVI;
植被盖度;
生态环境;
祁连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12 [气候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亟需对祁连山区的植被展开长期有效的监测和持续研究。基于2000-2017年分辨率为250 m的MODIS数据,采用Mann-Kendall时间序列非参数估计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区生长季NDVI与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从正反两方面就人类活动对对植被的影响做了讨论,得出结论如下:(1)从东向西祁连山年平均NDVI整体上逐渐减小, NDVI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 NDVI最大的区域分布在海拔2 700~2 900 m的范围内;(2)祁连山区域内NDVI显著减小的区域占祁连山总面积的0.6%,而显著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3.6%,植被呈现出整体向好,局部退化的趋势;(3) 2000-2017年,林地、草地和其他土地利用区的植被盖度分别以0.0029、 0.0026和0.0004的速率增加,工矿用地的覆盖度以0.0112的速率在减少,反映出工矿业开发活动是造成植被盖度下降的主要因子;(4)植树造林区植被NDVI以0.0455的速度增加,而工程实施和矿产开发区NDVI以0.0125速度降低,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35 / 124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