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季降水对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响应研究

被引:41
作者
杨明珠
丁一汇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印度洋海表温度; 中国夏季降水; 马斯克林高压; 索马里急流; 副热带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了春季印度洋海表温度(SST)与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的关系,得到:印度洋全海盆的增温趋势与我国夏季降水的气候线性变化趋势是十分一致的。另外,热带外南印度洋出现西南印度洋为正(负)、其东北部出现(负)正海温异常的分布模态时,定义为正(负)南印度洋偶极子PSIOD(NSIOD)事件。SIOD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具有重要影响,PSIOD年,5月份中国江南和西南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偏多;6~8月份华北、东北区域、长江中游以及华南地区降水增多,华南与华北之间的区域降水偏少,即主要为两条雨带的分布。NSIOD年,5月份中国大部降水偏少;6~8月中国西南、江南地区以及黄淮地区降水偏多。不同时段SIOD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5月,SIOD主要通过改变马斯克林局地环流的变化,影响印度洋低层越赤道的水汽通量输送;6~8月,通过改变海洋大陆下垫面SST热状态,改变其上空对流强度以及水汽输送方向,并间接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南北位置,进而对中国雨带的分布产生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85 / 6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印度洋海表温度的变化及其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 [J].
杨明珠 ;
丁一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4) :9-16
[2]   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单、偶极模态及其相互作用 [J].
杜振彩 ;
谭言科 ;
张人禾 ;
何金海 ;
刘会荣 .
大气科学, 2006, (01) :11-24
[3]   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I·基本理论方法和气候场分析 [J].
曾庆存 ;
张东凌 ;
张铭 ;
左瑞亭 ;
何卷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7-24
[4]   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应的亚澳季风 [J].
滕代高 ;
刘宣飞 ;
张增信 ;
吴胜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86-92
[5]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J].
黄荣辉 ;
孙凤英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4, (02) :141-151
[6]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影响东亚夏季风的过程——数值试验 [J].
何金海 ;
李俊 ;
李永平 .
气象学报, 1991, (02) :162-169
[7]   西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上环流系统的中期振荡与遥相关 [J].
黄士松 ;
汤明敏 .
气象科学, 1988, (04) :1-13
[8]   赤道海温异常与大气的垂直环流圈 [J].
符淙斌 ;
孙翠霞 ;
张金枝 .
大气科学, 1979, (01) :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