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干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发病4个月后评估
被引:2
作者:
周继宏
徐艳杰
机构:
[1] 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
[2] 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 辽宁省沈阳市
[3] 辽宁省沈阳市
来源: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疗法;
功能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09/2004-12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仅给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同时辅以功能性电刺激、经络导平针灸等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评价其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个月的治疗,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前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运动功能评价法上肢评分相似(16.8±14.1,19.1±15.4,t=0.93~1.71,P>0.05);下肢评分相似(14.3±6.9,14.1±7.1,t=0.93~1.71,P>0.05)。治疗后常规药物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3.5±16.8,19.1±15.4,t=0.54~1.28,P>0.05),下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7.4±6.1,14.1±7.1,t=0.54~1.28,P>0.05);治疗后康复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39.8±17.2,16.8±14.1,t=6.49~19.27,P<0.05),下肢评分明显提高(23.8±6.2,14.3±6.9,t=6.49~19.27,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上肢评分均值较常规药物组明显提高(39.8±17.2,23.5±16.8,t=12.66~23.24,P<0.05),下肢评分均值也明显提高(23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2
页数: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