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环境质量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4
作者
焦兵
卢琦
机构
[1] 西安财经学院
关键词
能源开发; 环境质量; 全要素生产率; 协同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首先依据西部地区1990~2010年的能源产量和工业SO2排放量数据,将西部地区分成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以及高SO2排放区和低SO2排放区,初步分析了各分区内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然后通过构建西部分省区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对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西部地区要素贡献率分解核算。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但是资本和能源对西部地区能源富集省份经济发展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没有完全摆脱资本推动型的增长路径;而劳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则为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此外,不同能源开发程度和环境质量特征的省区对西部整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增长率的要素贡献率仍存在较大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APEC地区经济增长——基于SBM-Undesirable和Meta-frontier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刘玉海 ;
武鹏 .
经济评论, 2011, (06) :109-120+129
[2]   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省级数据分析 [J].
涂正革 ;
刘磊珂 .
经济评论, 2011, (02) :55-65
[3]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
[4]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5]   能源持续利用、环境治理和内生经济增长 [J].
张彬 ;
左晖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27-32
[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 [J].
齐绍洲 ;
罗威 .
经济研究, 2007, (07) :74-81
[7]   耗竭性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本积累内生经济增长 [J].
王海建 .
管理工程学报, 2000, (03) :11-13+4
[8]   An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ountries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J].
Ramanathan, R .
ENERGY, 2005, 30 (15) :2831-2842
[9]  
U.S. Economic Growth at the Industry Level[J] . Dale W. Jorgenson,Kevin J. Stiroh.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