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荒漠-绿洲芦苇地蒸散量及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13
作者:
司建华
[1
,2
]
冯起
[2
]
张艳武
[3
]
常宗强
[2
]
张凯
[1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6]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蒸散量;
能量平衡;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芦苇地;
荒漠-绿洲;
D O I:
10.13866/j.azr.2010.02.00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运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荒漠绿洲芦苇地的蒸散量及能量通量进行了连续的测定,并对芦苇地蒸散特点和能量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①芦苇的蒸散速率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蒸散量随着芦苇的不同生长阶段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生长季芦苇地总蒸散量为252.5 mm,各阶段降水量均不能满足蒸散发的需水要求,需要地下水的补给。②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绿洲的主要水源,其对绿洲蒸散发耗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净辐射是芦苇地蒸散耗水的能量来源和驱动力,气温是蒸散发的主导影响因子。风速在这些主导因子的影响下,起到加速的作用。③荒漠绿洲芦苇地平均感热通量峰值一般在250~300 W/m2之间,潜热通量平均最大值120~230 W/m2,平均土壤热通量峰值约20 W/m2。6月感热通量在地面能量交换中占主要地位,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52.7%,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42.6%。7月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55.0%,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40.4%。9月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60%以上,潜热通量仅占净辐射的30%。土壤热通量约占净辐射的8%。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8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