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几个问题

被引:2
作者
金红
机构
[1] 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血液培养; 标本采集;
D O I
10.14126/j.cnki.1008-7044.1998.03.030
中图分类号
R446.11 [血液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血液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最客观的指标,也是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治疗的主要参考依据,为此笔者对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几个有关问题作如下报道。1 采血部位和消毒除去人体皮肤上的细菌比较困难。Hall等报告:8654份血液培养标本中有166份混入杂菌,在96份污染标本中主要为棒状杆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属。特别是丙酸杆菌属常存在于毛囊、皮脂腺深部,更易造成污染。皮肤消毒常用碘酊,但消毒效果往往不佳,消毒后皮肤表面的细菌数有时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因碘酊促进度脂腺分泌可使深部细菌溢出)。舟田久报告:随消毒时间延长,丙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减少。若用3%碘酊消毒胸骨部位,时间为2/3min,3~5min,7~13min,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0%、4%、2.5%。另外腹股沟或前肘部常有梭状菌属存在,不能用杀芽胞作用较弱的酒精消毒,应先用3%碘酊消毒后再用75%的酒精消毒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2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