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对枯萎病菌的抗侵入及抗扩展特性附视频

被引:7
作者
宋凤鸣
郑重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
[2] 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 杭州
[3] 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 氟乐灵; 类萜烯醛; 真菌毒性物质;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5.04.013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μg/g土的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棉花出苗后移栽到无氟乐灵的土壤中并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a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结果表明氟乐灵处理明显降低了棉苗枯萎病的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棉苗对枯萎病的抗病性。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枯萎病菌侵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上部茎片段中处理组侵染率降低更为明显。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的菌量明显降低,而且处理组茎部菌量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病菌对氟乐灵处理棉苗根部的侵入和病菌在棉苗体内的纵向扩展及增殖受到了阻抑,因而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对枯萎病菌的抗性表现了抗侵入和抗扩展的特性。试验还证明,氟乐灵处理并接种病菌的棉苗茎部组织中类萜烯醛的含量明显提高;并产生一种能抑制病菌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真菌毒性物质。这些抑菌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可能与抗扩展特性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M]. 农业出版社 , 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 编,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