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解释中的陷阱

被引:17
作者
李庆忠
机构
[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
关键词
地震地层学; 河流沉积; 河道; 地震数据解释; 陷阱;
D O 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1998.03.007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流在平原上总是通过频繁的摆动改道来铺平其携带的沉积物。而盆地的下沉速率却是非常之慢,于是曲流河和辫状河就像翻耕土地的机器那样,不断地来回搬运、倒腾着地下的沉积物。几万年后,盆地里的沉积物就变成一个杂乱无章的“混合物”,平面上是找不到一条完整的河道的,也说不清哪里是心滩,哪里是牛轭湖。因此,我们利用地震勘探技术很难找到一条陆相的河道。但是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地震勘探能够笼统地指出哪里河道砂更发育一些。实践表明,只有海洋中及深湖里的浊流河道才容易被找到。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解释实例,指出了当前河道解释中存在的陷阱。特别是在层位追踪对比时,不要把跨相位所形成的振幅差异在三维切片上误认为是河道的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336 / 341+422 +4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