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分及其意义

被引:35
作者
李国辉
李翔
宋蜀筠
宋文海
杨西南
机构
[1] 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 二叠系;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6 [二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的研究,对四川盆地二叠系进行重新划分。四川盆地生物组合与中国南方海相生物具有可对比性,同属一个生物大区,但生物地层发育不全。下二叠统仅在龙门山局部地区残存,厚度较小,盆地内普遍缺失;中二叠统下部缺失第一个蜓带,冷坞阶在盆地内大部分地区缺失。与原划分方案相比,P/C界线由原不整合接触变为连续沉积,P1/P2及P2/P3之间均为区域不整合接触,P/T之间为连续沉积。从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的关系看,栖霞组包含了栖霞阶及祥播阶下部,茅口组包含了祥播阶上部、茅口阶及冷坞阶,龙潭组对应于吴家坪阶,长兴组对应于长兴阶。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4 +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M]. 地质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2001
[2]  
古生物学 地史学[M]. 地质出版社 , 项礼文主编, 1999
[3]  
西秦岭石炭纪、二叠纪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M]. 地质出版社 , 曾学鲁等著, 1996
[4]  
西南地区地层古生物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 1974
[5]  
中国的蜓类[M]. 科学出版社 , 盛金章编著,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