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抵抗性认同的构造与消解——以北京暴雨事件中的网众为例

被引:4
作者
赵蒙旸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新媒体系
关键词
抵抗性认同; 构框; 边界激活; 网络威权;
D O I
10.13628/j.cnki.zjcmxb.2013.02.019
中图分类号
G206.2 [传播媒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北京暴雨事件为例,通过对新浪微博的文本分析,运用社会运动的理论工具包,探究网众抵抗性认同建构和消解的过程和影响。文章发现网众通过构建合适的话语框架,团结在特定的内容之下,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在线抗争的边界激活。网民抵抗性认同的构造,对议题的传播和舆论场的维持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当前中国网络威权主义的背景下,网众的抵抗性认同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互联网抗争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Explaining the ''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 [J].
Jenni, KE ;
Loewenstein, G .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7, 14 (03) :235-257
[2]  
抗议政治学.[M].谢岳;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  
认同的力量.[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黄丽玲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  
從以鄰為壑到政策倡導:中國媒體與社會抗爭的互激模式.[J].黃煜;曾繁旭;.新聞學研究.20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