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引入横向财政平衡机制吗?——兼论“对口支援”的改革

被引:32
作者
王玮 [1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横向财政平衡; 对口支援; 财政改革;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0.02.011
中图分类号
F8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德国财政平衡体制的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实行分级财政体制的国家都适合建立横向财政平衡机制,它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特定的前提条件,而中国现阶段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对口支援"具有显著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特征,尽管它在加快中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毕竟只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方法,而且其横向财政平衡效应也并不显著。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需要对"对口支援"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革方向是将其定位为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不宜继续扩大规模和使其常态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J].
李齐云 ;
汤群 .
地方财政研究, 2008, (12) :35-40
[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 [J].
安体富 ;
任强 .
财贸经济, 2007, (08) :48-53+129
[4]   分权模式下的横向财政均衡——德国的经验与启示 [J].
祝小芳 .
财政研究, 2005, (09) :49-53
[5]   政府间转移支付方式的比较及选择 [J].
张守凯 .
财贸经济, 1999, (01) :59-61+65
[6]   建立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初步构想 [J].
齐守印 .
财政研究, 1994, (09) :48-52
[7]  
德国财政制度[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朱秋霞编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