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及多性状选择

被引:10
作者
邢世岩
刘元铅
李可贵
王开芳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泰安
[2]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济南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银杏叶; 遗传相关; 遗传通径系数; 选择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9.64 [银杏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全国 86个银杏叶单株无性系、随机区组设计 ( RBE)对 7个数量性状的直接、间接和多性状选择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表明 ,叶面积系数 ( L ai)和小区叶产量 ( Y)的遗传力( h2 )较高 ,直接选择 Lai、NL(叶数 /株 )和 Y的 Δ G′(相对遗传增益 )分别为 81 .94%、2 9.60 %和 2 6.1 7%。关系分析表明 ,长枝上的叶宽 ( L w) -叶干重 ( Ld)、短枝上叶宽 ( Sw) -叶干重 ( Sd)、叶数 /株 ( NL) -小区产量 ( Y)及 Sw- Lw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 ( rg)为 0 .5437~ 0 .830 6。 L w-Ld、L w- Y、L ai- Y、NL- Y的 h( x,y)为 0 .2 50 6~ 0 .3669。 NL和 Sd→ Y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 PY.i)高达 0 .6890和 0 .2 956,但 Lai→ Y的直接遗传 PY.i和 rg 为 - 0 .1 51 0和 0 .41 99** 。产量指标的间接选择响应 ( IR)低于直接选择 ( GS) ,但 L ai采用直接和间接选择效果更好。综合选择指数 ( Ii)筛选发现 ,若含有产量本身的多性状选择 ,其 ri Y(指数与生长基因型值的相关 )、E( I) (选择指数的效率 )及 CGS′( I) (应用选择指数时 ,生长的相关遗传进度的比较效率 )均大于单性状和不含 Y的多性状选择。运用选择指数从 86个无性系中初选出 2 1个大叶高产无性系 ,其选择效果优于直接和间接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叶用银杏种源、性别及无性系的因子和聚类分析 [J].
邢世岩 ;
吴德军 ;
有祥亮 ;
李忠岐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0, (02) :26-31+43
[2]   银杏无性繁殖位置效应的研究 [J].
邢世岩 ;
胡玉芹 ;
苗全盛 ;
张锐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 (01) :69-76
[3]   杨树无性系生长和材性的遗传变异及多性状选择 [J].
王克胜,卞学瑜,佟永昌,韩一凡,任建中 .
林业科学, 1996, (02) :111-117
[4]   林木无性系育种若干遗传参数估算的研究进展 [J].
王琦,朱之悌 .
林业科学, 1995, (02) :169-176
[5]   杉木生长与材性联合遗传改良研究 [J].
施季森 ;
叶志宏 ;
翁玉榛 ;
余荣卓 ;
李寿茂 ;
陈仁贤 ;
刘大林 ;
张福寿 ;
李玉科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1) :1-8
[6]   树木的无性繁殖与无性系育种 [J].
朱之悌 .
林业科学, 1986, (03) :280-290
[7]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三、遗传力与选择效果 [J].
刘来福 .
遗传, 1979, (05) :44-48
[8]   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三)数量性状的表型、遗传型相关,选择指数,及其育种意义 [J].
马育华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1979, (04) :1-11
[9]  
叶用核用银杏丰产栽培[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邢世岩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