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软岩蠕变机制研究

被引:63
作者
范秋雁 [1 ]
阳克青 [2 ]
王渭明 [3 ]
机构
[1] 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
[2] 南宁地矿地质工程勘察院
[3]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泥质软岩; 蠕变试验; 蠕变机制; 损伤效应; 硬化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在分析已有岩石蠕变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南宁盆地泥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单轴压缩无侧限蠕变试验和有侧限蠕变试验来分析泥岩的蠕变特性,配合扫描电镜,着重分析泥岩蠕变过程中细观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并提出岩石的蠕变机制,即岩石的蠕变是岩石损伤效应与硬化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构建蠕变、损伤及硬化综合曲线说明蠕变3个阶段的形成机制:第一阶段硬化效应强于损伤效应,蠕变规律主要服从于硬化效应的衰减变化规律;第二阶段损伤效应强于硬化效应,蠕变规律主要服从于损伤效应的等速变化规律;第三加速蠕变阶段的硬化效应已不显现,蠕变规律服从损伤效应的加速变化规律。泥质软岩的蠕变机制与金属材料蠕变机制在蠕变参与对象及机制方面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555 / 15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岩石蠕变变形的混沌特性研究 [J].
侯公羽 .
岩土力学, 2009, 30 (07) :1909-1914
[2]   软岩蠕变特性及非线性模型研究 [J].
范庆忠 ;
高延法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2) :391-396
[3]   单轴压缩岩石损伤扩展细观机理CT实时试验 [J].
任建喜 ;
葛修润 ;
杨更社 .
岩土力学, 2001, (02) :130-133
[4]   软岩最优支护计算方法 [J].
范秋雁 ;
朱维申 .
岩土工程学报, 1997, (02) :80-86
[5]   岩石的蠕变断裂特性分析 [J].
陈有亮,孙钧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5) :504-508
[6]   中下地壳温度压力条件下岩石半脆性蠕变的实验研究 [J].
王子潮 ;
王绳祖 .
地震地质, 1990, (04) :335-342+390
[7]   黄河小浪底细砂岩单轴压缩蠕变性质的研究 [J].
谷耀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86, (04) :343-358
[8]  
岩石流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M].高延法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9]  
岩石介质流变学.[M].章根德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
[10]  
岩石流变学概论.[M].刘雄著;.地质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