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水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被引:31
作者
张树军 [1 ]
赵峰 [2 ]
罗陶露 [3 ]
姚文峰 [3 ]
边境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2] 松辽水利委员会
[3] 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 吉林省水利宣传中心
关键词
生态补水; 综合效益; 评价; 指标体系;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5.005
中图分类号
P641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完成黑河流域补水工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生态补水进行深入探究,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资源价值效益几方面,建立了生态补水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生物生产力指标和抗逆力指标;经济效益指标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估;社会效益指标为人口承载力和社会福利的改变,采用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进行评估。
引用
收藏
页码:813 / 8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等级评价模型 [J].
贺延国 ;
付强 ;
冯艳 ;
赵小勇 ;
李林 .
灌溉排水学报, 2006, (06) :57-60+64
[2]   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J].
常本春 ;
耿雷华 ;
刘翠善 ;
张鹏 ;
徐澎波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6, (06) :11-15
[3]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环境动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J].
李如忠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09) :42-46
[4]   松嫩平原水土保持价值复合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J].
孙平安 ;
林年丰 ;
李昭阳 ;
汤洁 ;
汪雪格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3) :433-442
[5]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Bossel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J].
宋松柏 ;
蔡焕杰 .
水利学报, 2004, (06) :68-74
[6]   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库研究 [J].
赵强 ;
宫辉力 ;
赵文吉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2) :17-20
[7]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惠泱河 ;
蒋晓辉 ;
黄强 ;
薛小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1) :30-34
[8]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 [J].
崔凤军 .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01) :58-62
[9]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指标体系.[M].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0]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M].陈美章;吴恒安主编;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