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中生界油藏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时保宏 [1 ]
张艳 [2 ,3 ]
陈杰 [2 ,3 ]
张雷 [2 ,3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充注期次; 定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均一温度等包裹体测试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中生界储层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做了系统分析,进而确定该区目的层的成藏期次。研究表明,中生界储层含烃包裹体主要发育液态烃、含气液态烃2类。根据岩相学特征将烃类包裹体分为2期,均一温度峰值区间延安组为6070℃和90100℃、延长组为8090℃和100120℃,表明研究区主要发生过2期原油运移、充注过程。石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结果也表明储层经历了2期不同成熟度烃类充注,早期充注成熟度较低的原油,荧光光谱主峰波长段λmax为495nm,荧光颜色为黄绿色、绿色;晚期充注的原油成熟度较高,λmax为470nm,烃类包裹体主要发蓝绿色、蓝白色荧光。结合埋藏热演化史确定2期原油充注时间分别对应于侏罗纪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及早白垩世中晚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087 / 10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油气包裹体及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刘德汉, 2007
[12]  
Petroleum inclusions in sedimentary basins: systematics, analy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J] . Ingrid Anne Munz.LITHOS . 2001 (1)
[13]  
Adaptation of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icro-spectroscopy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 hydrocarbon fluid inclusions[J] . Jan Kihle.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6 (11)
[14]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 [J].
邹育良 ;
俞萱 ;
李松花 ;
王淑芝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03) :33-34+54
[15]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藏 [J].
宋凯 ;
吕剑文 ;
凌升阶 ;
王宏科 .
古地理学报, 2003, (04) :497-507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J].
时志强 ;
韩永林 ;
赵俊兴 ;
杨阳 ;
冀小林 .
地球学报, 2003, (01) :49-54
[17]   有机包裹体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及其意义 [J].
李荣西 ;
金奎励 ;
廖永胜 .
地球化学, 1998, (03) :244-250+310
[18]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与运移时间和运移方向的确定与勘探方向 [J].
赵孟为 .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04) :341-347
[19]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 [J].
任战利 .
石油学报, 1996, (01) :17-24
[20]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 [J].
任战利,赵重远,张军,于忠平 .
沉积学报, 1994, (01) :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