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反腐倡廉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

被引:4
作者
俞国良 [1 ]
王浩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2]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腐败; 心理战; 心理成因; 责任与问责;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16.02.015
中图分类号
D630.9 [监察、监督];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倡廉反腐、惩治腐败,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人民的最强心声。通过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以及对50名腐败者"忏悔录"中语意词、关键词的分析,发现侥幸心理、心理定势和心理成瘾是导致当权者腐败的三大心理成因;进而提出防腐反腐、惩治腐败实际上是与腐败者打一场持久的"心理战",并从责任与问责的角度提出了反腐倡廉的心理对策。只有制度建设和"心理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才能阻止腐败反弹,建立行之有效的倡廉反腐长效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理性理解“制度反腐” [J].
金安平 .
科学社会主义, 2015, (01) :18-21
[2]   国内外主要反腐败理论的述评及其若干启示 [J].
肖世杰 ;
张龙 .
湖南社会科学, 2014, (05) :37-41
[3]   问责:社会心理学不可忽视的概念 [J].
韦庆旺 ;
俞国良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 (03) :133-136
[4]   权力产生“腐败”吗?——社会心理学的答案 [J].
俞国良 ;
韦庆旺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 (02) :137-141
[5]   寻租与腐败:理论分析和对策 [J].
邹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201-209
[6]   心理定势发生机制的模型建构 [J].
乐国安 ;
李绍洪 .
心理学探新, 2006, (02) :3-8
[7]   试论寻利与寻租 [J].
段万春 ;
贺卫 .
经济问题探索, 2001, (04) :38-40
[8]  
反腐败预防优先理念研究[D]. 李景华.中国政法大学. 2011
[9]   Cultural orientation and corruption [J].
Li, Shu ;
Triandis, Harry C. ;
Yu, Yao .
ETHICS & BEHAVIOR, 2006, 16 (03) :199-215
[10]  
Psychological Entitlement: Interpersonal Consequences and Validation of a Self-Report Measure[J] . W. Keith Campbell,Angelica M. Bonacci,Jeremy Shelton,Julie J. Exline,Brad J. Bushm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