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过剩通勤的相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53
作者
刘望保 [1 ]
闫小培 [2 ]
方远平 [3 ]
曹小曙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3]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过剩通勤; 线性规划; 居住与就业平衡; 广州市; 形成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不改变目前城市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模拟居民的居住与就业区位的最优组合获取理论上的最小通勤,过剩通勤是实际通勤成本与最小通勤成本之间的差值,它反映了城市通勤效率和潜力。利用线性规划函数,以广州市为例,利用2001年和2005年家庭调查问卷数据,计算两年的过剩通勤分别为58.41%和44.74%,这部分通勤是可通过优化居住与就业的区位组合而理论上可节约的。过剩通勤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尤其与家庭收入、户籍类型、住房产权和类型等密切相关,家庭结构分化和收入分化是产生过剩通勤的重要原因。除受模型假设产生的误差影响外,过剩通勤的产生还受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城市规划与建设及个人的居住与就业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住房、国企和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导致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重组、城市规划较少关注小区域范围内居住与就业的平衡、个人的择居和择业偏好的变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对过剩通勤的产生和扩大产生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85 / 10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张文尝 ;
王成金 ;
马清裕 .
地理科学, 2007, (06) :737-742
[2]   基于居民通勤行为的私家车对居住空间影响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J].
李雪铭 ;
杜晶玉 .
地理研究, 2007, (05) :1033-1042
[3]   基于居民通勤行为分析的城市空间解读——以广州市典型街区为案例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6, (02) :179-189
[4]   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地理科学, 2005, (06) :6664-6670
[5]   广州城市居民通勤空间特征研究 [J].
周素红 ;
杨利军 .
城市交通, 2005, (01) :62-67
[6]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5, (01) :131-142
[7]   大连市民通勤特征研究 [J].
李峥嵘 ;
柴彦威 .
人文地理, 2000, (06) :67-72+59
[8]   基于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广州市交通发展对策探讨 [J].
邓毛颖 ;
谢理 ;
林小华 .
经济地理, 2000, (02) :109-114
[9]  
Commute minimization in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applying a modified excess commute[J] . Ronald N. Buliung,Pavlos S. Kanaroglou.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 2002 (3)
[10]   Extensions to the concept of excess commuting [J].
Horner, MW .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ECONOMY AND SPACE, 2002, 34 (03) :54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