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Bilis”(0604)暴雨增幅前后的水汽输送轨迹路径模拟

被引:14
作者
戴竹君 [1 ,2 ]
王黎娟 [1 ]
管兆勇 [1 ]
任晨平 [3 ]
李业进 [4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市气象局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气象台
[4] 嘉兴市气象局
关键词
热带风暴“Bilis”; 暴雨增幅; 水汽输送; HYSPLIT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水平分辨率1°×1°的NCEP再分析资料、1°×1°的NCEP GDAS资料和2.5°×2.5°的NOAA大气环流资料,结合NOAA HYSPLIT v4.8轨迹模式对0604号热带风暴"Bilis"整个生命史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并分析了"Bilis"暴雨增幅前和增幅后的水汽输送轨迹及不同来源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Bilis"整个活动过程中主要有四支水汽输送通道,分别是源自索马里、孟加拉湾、120°E越赤道气流和东太平洋的水汽,其中源自索马里和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输送(偏南水汽通道)占主导地位,120°E越赤道气流和东太平洋的水汽是西南水汽随着"Bilis"环流逆时针旋转,自环流中心东北侧进入雨区(东北水汽通道),是低压环流与偏南风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偏南通道水汽大部分输送到850 h Pa以下的低层,自环流北侧输入的水汽则主要输送到暴雨区上空850 h Pa以上。对比暴雨增幅前后各通道的水汽贡献率发现,孟加拉湾西南气流输送的低纬水汽对此次暴雨增幅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的暴雨增幅诊断及其数值模拟 [J].
王黎娟 ;
高辉 ;
刘伟辉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6) :662-671
[2]   热带气旋“碧利斯”与南海季风相互作用的强水汽特征数值研究 [J].
叶成志 ;
李昀英 .
气象学报, 2011, 69 (03) :496-507
[3]   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J].
江志红 ;
梁卓然 ;
刘征宇 ;
朱云来 .
大气科学, 2011, 35 (02) :361-372
[4]   华北地区夏季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的分析 [J].
马京津 ;
高晓清 .
高原气象 , 2006, (05) :893-899
[5]   台风云娜陆上维持原因浅析 [J].
许映龙 ;
高拴柱 ;
刘震坤 .
气象, 2005, (05) :32-36
[6]   江淮流域2003年强梅雨期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J].
周玉淑 ;
高守亭 ;
邓国 .
大气科学, 2005, (02) :195-204
[7]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 [J].
丁一汇 ;
胡国权 .
气象学报, 2003, (02) :129-145
[8]   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 [J].
孙建华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0, (02) :223-237
[9]   1983年长江中游梅雨期的热源和热汇分析 [J].
丁一汇 ;
王笑芳 .
热带气象, 1988, (02) :134-145
[10]  
高等天气学[M].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 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