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系统与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关系的初探

被引:20
作者
陈永见
刘德良
杨晓勇
戴金星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合肥
[3] 不详
[4]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幔源岩浆成因; 郯庐断裂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已发现的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主要分布在与郯庐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的东部伸展盆地,两者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的空间展布与郯庐断裂保持一致;2.郯庐断裂切割深度达到上地幔;3.沿郯庐断裂岩浆活动强烈,且具幔源特点;4.中国东部伸展盆地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演化受郯庐断裂带活动影响。本文主要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线,结合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典型实例,从郯庐断裂构造环境、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对幔源岩浆成因CO2的控制作用进行初步归纳和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东部典型地幔岩中包裹体成分研究及意义 [J].
杨晓勇 ;
刘德良 ;
陶士振 .
石油学报, 1999, (01) :27-31+105+4
[2]   中国东部幔源气藏聚集带的大地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条件 [J].
陶明信 ;
徐永昌 ;
沈平 ;
刘文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531-536
[3]   济阳坳陷天然气氦同位素特征及二氧化碳成因与第三纪岩浆活动的关系 [J].
孙明良,陈践发,廖永胜 .
地球化学, 1996, (05) :475-480
[4]   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及其意义 [J].
赫英,王定一,冯有良,刘洪营,宋来亮 .
地球化学, 1996, (05) :468-474
[5]   松辽裂陷盆地伸展构造演化与油气 [J].
胡望水 ;
王家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3) :30-33+98-99
[6]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J].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现代地质. 1996(02)
[7]   中国两类无机成因CO2组合、脱气模型及构造专属性 [J].
戴春森,宋岩,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2) :1-5+111
[8]   渤海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伸展模式及其动力学过程 [J].
漆家福,张一伟,陆克政,杨桥,陈发景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4) :316-323
[9]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超镁铁质捕虏体的CO2包裹体的碳、氧同位素初步研究 [J].
储雪蕾 ;
霍卫国 ;
樊祺诚 ;
刘若新 .
科学通报, 1995, (01) :62-64
[10]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与板块构造环境 [J].
刘德来,陈发景,杨丰平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4, (0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