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加工企业最优规模的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4
作者
贾峰 [1 ]
贺红伟 [2 ]
王金水 [1 ]
殷海成 [1 ]
机构
[1]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 河南威佳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关键词
饲料加工企业; 规模效应; 上市公司; 企业规模; 最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5 [农家副业、农产品加工工业];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204 ;
摘要
研究以上市饲料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毛利率为依据来判断企业的规模是否达到最优规模。以上市饲料企业近三年的最高毛利率的平均值作为饲料行业最优规模的毛利率(ROMOS),用企业的毛利率与之比较,判断企业的规模是否达到最优规模。另外,根据企业三年的毛利率变化情况,结合企业的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支出,分析企业未获得规模效应的原因。结果表明,有的企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毛利率由低于ROMOS到高于ROMOS再低于ROMOS的现象,说明该企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最优规模;有的企业毛利率一直低于ROMOS,说明企业有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的毛利率的空间较大。再者,文章以B公司为例,提出了饲料公司获得规模效应原因的分析方法。企业能否达到规模经济与饲料行业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农牧饲料企业上市成功案例分析及实务操作经验 [J].
姜树林 ;
余焕 ;
吴国菁 .
广东饲料, 2010, (09) :11-14
[2]   中国饲料行业集中度分析 [J].
王刚 ;
付文阁 .
饲料工业, 2010, 31 (17) :55-60
[3]   我国饲料机械、饲料加工业发展趋势 [J].
张利庠 .
中国禽业导刊, 2006, (16) :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