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格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地位——与袁毓林先生商榷

被引:10
作者
周国光
机构
[1] 芜湖市安徽师大中文系
关键词
工具格; VP; 述宾结构; 汉语句法; 转指; 袁毓林; 配价; 中心语; 主谓结构; 大主语; 处所宾语; 句法空位; 施事主语; 先生; 地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3 [句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正> "的"字结构称代中心语这一语法现象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袁毓林先生的论文《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的"字结构自指、转指的情况以及"的"的语法、语义功能。袁毓林先生指出:"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可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上加以概括。从句法上看,在"X+的十Y"中,"的"字结构"X+的"要称代中心语 Y,必须满足下列句法约束(syntac—tic constraint)条件:X 中必须有句法空位,这个空位受 X 中的渭词(包括隐含的谓词)或有价名词的支配;Y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表动作行为的词的意义分析 [J].
符淮青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3) :64-72
[2]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陆俭明著, 1993
[3]  
动词用法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孟琮等编, 1987
[4]  
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 袁毓林. 中国语文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