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边界”问题

被引:9
作者
牛震乾
机构
[1] 天水师范学院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身份认同; 身份边界; 乡村文化;
D O I
10.13980/j.cnki.xdjykx.2018.02.015
中图分类号
G525.1 [教师状况];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明晰的身份"边界"是身份认同的重要前提。传统社会中乡村教师是乡村"文化知识资本"的占有者、乡村少年的"教化者"和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随着现代文明和国家行政权力在乡村社会的快速渗透,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边界被逐步打破,成为了囿于课本知识传授和专业标准规约的"教书匠""专业人"以及乡村事务的"旁观者"。要重塑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以振兴和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应完善建构乡村取向的教师选聘和培养体系,重视"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学校建设,探索建立向乡村教师开放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赵霞.河北师范大学.2012, 02
[2]   乡村变革与乡贤治理的回归 [J].
李建兴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07) :82-87+158
[3]   我国农村青年教师的社会来源与职业定位研究——基于全国东中西9省18县的调查分析 [J].
张源源 ;
邬志辉 .
教师教育研究, 2015, 27 (04) :40-45
[4]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 [J].
张淑华 ;
李海莹 ;
刘芳 .
心理研究, 2012, 5 (01) :21-27
[5]   西方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J].
张萌萌 .
云梦学刊, 2011, 32 (02) :28-33
[6]   背景勾联: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方法取向 [J].
黄大金 .
大学教育科学, 2008, (05) :70-72
[7]   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 [J].
刘铁芳 .
探索与争鸣, 2008, (05) :56-60
[8]   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J].
刘铁芳 .
读书, 2001, (12)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