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马麝发情交配后期的日活动格局

被引:12
作者
孟秀祥
杨奇森
冯祚建
夏霖
蒋应文
王培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京
[4] 北京
[5] 榆中
关键词
圈养; 马麝; 发情后期; 活动格局;
D O I
10.13859/j.cjz.2002.06.011
中图分类号
Q492 [生殖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1 ;
摘要
20 0 1年 1月 ,对 46只圈养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 ,记录了四种行为状态 ,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静卧。区分性别和年龄组 ,比较各组在发情后期的活动格局。在发情末期 ,马麝呈现多高峰的日活动节律 ,清晨的活动高峰不明显 ,故而包含于持续时间极长 (0 7:0 0~ 1 4:3 0时 )的上午活动高峰 ,另具黄昏(1 6:3 0~ 1 8:0 0时 )和午夜 (2 1 :0 0~ 0 0 :3 0时 )活动高峰。发情后期 ,马麝的活动节律主要受圈养条件、气温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摄食高峰的初次出现与喂饲时间有关 ,在喂饲前后发生反刍高峰 ,这是对饲料限量投放的一种适应 ;为适应冬季夜间的低气温 ,马麝在夜间趋向于静卧 ,而在较暖的昼间活动 ,以减少热量消耗 ;马麝雌体的发情交配状态影响其活动性 ,已交配受孕的雌体活动性降低。雄体的活动格局也受年龄和近期交配经历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圈养林麝母幼关系的初步研究 [J].
杜卫国,盛和林 .
兽类学报, 1996, (02) :89-94
[2]   生物统计的各种检验方法和使用条件概述 [J].
房继明,刘来福 .
生态学杂志, 1995, (03) :67-70
[3]   马麝的生态研究 [J].
郑生武 ;
皮南林 .
动物学报, 1979, (02) :176-186
[4]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研究[M]. 甘肃民族出版社 , 王香亭主编, 1996
[5]  
中国鹿类动物[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盛和林等著, 1992
[6]  
Home range and activity patterns of male red deer ( Cervus elaphus L. ) in the alps[J] . Oecologia . 1983 (2)
[7]  
Seasonal development of circadian and short-term activity in captiv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 L[J] . Oecologia . 1981 (1)
[8]  
Activity, mov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Roosevelt elk during rut .2 Bowyer R T. J Mamm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