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多代次营养繁殖对遗传稳定性的影响——4个无性系品种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3
作者
詹梓金
巫仁高
黄志军
机构
[1] 福建农学院
[2] 福建农学院 州福
[3] 州福
关键词
无性系品种; 多代次营养繁殖; 减数分裂; 染色体行为差异;
D O I
10.13305/j.cnki.jts.1992.01.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福建茶树的营养繁殖技术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多数无性系地方良种的选育、生产已达一、二百年。经对农家选育历史较久的地方无性系品种铁观音、福鼎大白茶与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用杂交后代单株选育的无性繁殖系品种福云6号的细胞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减数过程染色体行为的不规则现象明显高于育成品种,它们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树龄高繁殖代次少的铁观音的染色体行为的规则性又高于繁殖代次多的普通茶园的铁观音,表明长期多代次营养繁殖会导致茶树品种细胞遗传的不稳定性,从而降低品种的生活力。文中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铁观音原种母树及其品种复壮原理探讨 [J].
詹梓金 .
福建茶叶, 1988, (04) :14-16
[2]   茶树无性系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变异性的研究 [J].
屈文琦 ;
陈兴琰 ;
陈国本 .
福建茶叶, 1987, (03) :7-17
[3]   茶树无性系品种福建水仙的细胞学及其不孕机制 [J].
詹梓金 ;
柯南进 ;
陈炳坤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7, (01) :39-44
[4]   茶树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观察 [J].
陈尧玉 ;
陈士炎 .
安徽农业科学, 1983, (03)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