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的图像行动主义: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一种视觉传播视角

被引:31
作者
周逵 [1 ]
苗伟山 [2 ]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视觉传播; 网络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象征性符号资源; 图像竞争;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6.11.008
中图分类号
D08 [其他政治理论问题];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050302 ;
摘要
视觉文本和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传统的学术路径关注国家、政府和精英的角色,体现为国家民族主义的控制;互联网赋予了民众以自我表达和诉求的空间,由此产生了大众民族主义的抗争。网络视觉话语建构过程本身成为网络民族主义的重要话语资源,区别于传统的国家神话叙事架构,在包括权力结构、民间、不同地域人群的多元主体架构下,结合了视觉混搭、网络亚文化、网络迷因等全新的传播特征。本文以视觉传播的独特视角,试图理清如今网络民族主义中的多元主体围绕着视觉资源进行竞争性叙事的动态机制。受启发于邱林川提出的"图像驱动的民族主义"(image-driven nationalism),本研究认为,进入Web2.0时代后,图像文本不仅仅是网络民族主义的"唤起机制",多视像文本的生产和叙事在民族主义身份认同动态过程中,形成了"图像竞争的民族主义"(image-contesting nationalism)的新模式,凸显了多元主体对象征性符号资源的竞争性表达。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从“帝吧出征”事件看网络粉丝社群的政治表达 [J].
陈子丰 ;
林品 .
文化纵横, 2016, (03) :86-92
[2]   统筹两个舆论场 凝聚社会正能量 [J].
任贤良 .
红旗文稿, 2013, (07) :4-6+1
[3]   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 [J].
王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2) :22-29+4
[4]  
想象的共同体[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 2005
[5]  
The Misplaced “Apology”: Rethinking China’s Internet Patriotism[J] . Zhou Kui.positions: asia critique . 2015 (1)
[6]  
Go Baobao! Image-Driven Nationalism, Generation Post-1980s, and Mainland Students in Hong Kong[J] . Jack Linchuan,-- Qiu.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 2015 (1)
[7]  
C hina’s Competing and C o‐opting Nationalisms: Implications to S ino– J apanese Relations[J] . Alexander C. Tan,Boyu Chen.Pacific Focus . 2013 (3)
[8]  
The shape of the nation: Visual production of nationalism through maps in Turkey[J] . Bülent Batuman.Political Geography . 2010 (4)
[9]  
China’s popular nationalism on the internet. Report on the 2005 anti-Japan network struggles[J] . Shih-Diing LIU.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 2006 (1)
[10]  
Mapping Visual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J] . Kevin G.Barnhurst,MichaelVari,ígorRodríguez.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20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