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

被引:38
作者
张灿强 [1 ]
闵庆文 [2 ,3 ]
张红榛 [4 ]
张永勋 [2 ,3 ]
田密 [2 ,3 ]
熊英 [5 ]
机构
[1]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云南红河州世界遗产管理局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户;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贫困;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户生计是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之一,也是影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因素,在贫困地区,遗产保护与农户脱贫的两难困境更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为案例区域,通过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和量化,对比分析了不同生计途径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估结果发现,农户的生计资本均值为2.312,生计资本处于匮乏状态,金融资本值最低,而文化资本值最高。从事农业和打工是当前农户的主要生计途径,旅游接待成为生计拓展的重要形式。三类农户生计资本值和家庭年均收入排序相同,都表现为旅游接待户>打工兼业户>纯农业户,纯农业户的生计状况最差。从单项生计资本看,旅游接待户和打工兼业户的人力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比较中,旅游接待户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说明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农户越可能倾向于兼业,农户开展旅游接待需要较高的物质和金融资本作为基础。这意味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大力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延长农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开展旅游接待培训,从人力、金融等多方面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实现生计途径拓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价值及其产业融合发展途径探讨 [J].
张灿强 ;
沈贵银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 (02) :127-135
[2]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连片特困区发展机理——以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为例 [J].
仲俊涛 ;
米文宝 ;
樊新刚 ;
杨美玲 .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09) :2767-2776
[3]   石羊河下游农户的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以民勤绿洲区为例 [J].
赵雪雁 ;
赵海莉 ;
刘春芳 .
地理研究, 2015, 34 (05) :922-932
[4]   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资本及其生计策略关系研究 [J].
李丹 ;
许娟 ;
付静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1) :51-57
[5]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英文) [J].
张灿强 ;
刘某承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4, 5 (04) :390-394
[6]   正确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五大关系 [J].
苑利 .
中国农史, 2014, 33 (06) :116-119
[7]   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地为例 [J].
贺爱琳 ;
杨新军 ;
陈佳 ;
王子侨 .
经济地理, 2014, 34 (12) :174-181
[8]   生计多样性对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响应状态的影响——以上海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发达地区为例 [J].
李海燕 ;
蔡银莺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10) :1696-1708
[9]   可持续生计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社区为例 [J].
王瑾 ;
张玉钧 ;
石玲 .
生态学报, 2014, 34 (09) :2388-2400
[10]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研究 [J].
田素妍 ;
陈嘉烨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5)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