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
被引:38
作者:
张灿强
[1
]
闵庆文
[2
,3
]
张红榛
[4
]
张永勋
[2
,3
]
田密
[2
,3
]
熊英
[5
]
机构:
[1]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云南红河州世界遗产管理局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户;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贫困;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户生计是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之一,也是影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因素,在贫困地区,遗产保护与农户脱贫的两难困境更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为案例区域,通过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和量化,对比分析了不同生计途径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估结果发现,农户的生计资本均值为2.312,生计资本处于匮乏状态,金融资本值最低,而文化资本值最高。从事农业和打工是当前农户的主要生计途径,旅游接待成为生计拓展的重要形式。三类农户生计资本值和家庭年均收入排序相同,都表现为旅游接待户>打工兼业户>纯农业户,纯农业户的生计状况最差。从单项生计资本看,旅游接待户和打工兼业户的人力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比较中,旅游接待户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说明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农户越可能倾向于兼业,农户开展旅游接待需要较高的物质和金融资本作为基础。这意味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大力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延长农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开展旅游接待培训,从人力、金融等多方面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实现生计途径拓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