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臭氧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45
作者
贾龙 [1 ]
葛茂发 [2 ]
徐永福 [3 ]
杜林 [2 ]
庄国顺 [1 ]
王殿勋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臭氧化学; 平流层; 对流层; 光化学; 异相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31.1 [大气污染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臭氧是大气化学中的核心物种。在平流层中,臭氧层可以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辐射,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伞作用。在对流层大气中,适量臭氧对清洁大气是有益的。但是,由于对流层中臭氧前体物排放量的增加,特别在大城市,产生的高浓度臭氧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危害。臭氧的研究一般结合外场观测、实验室烟雾箱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深入开展大气臭氧化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大气氧化过程以及全面掌握区域乃至全球大气自净能力,而且能为对流层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臭氧化学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臭氧问题与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间的相互关系;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南极臭氧空洞、中纬度地区臭氧低值和北极地区臭氧的损耗机理及其发展趋势;综述了臭氧与大气光化学和气溶胶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大气臭氧化学尚待深入开展研究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565 / 15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对流层臭氧研究进展 [J].
纪飞 ;
秦瑜 .
气象科技, 1998, (04) :17-24
[2]  
中国东部地区大气臭氧及前体物本底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J]. 周秀骥,罗超,丁国安,汤洁,刘奇俊.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12)
[3]   平流层臭氧损耗的化学机理 [J].
吴海宝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4, (05) :30-33+46
[4]   全球大气臭氧层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 [J].
曲绍厚 .
地球科学进展, 1994, (05) :39-47
[5]   中国地区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的分布及其对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响应 [J].
熊效振 ;
王庚辰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3, (05) :611-620
[6]  
环境光化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邓南圣, 2003
[7]  
大气化学基础[M]. 气象出版社 , 秦瑜, 2003
[8]  
赵九章纪念文集[M]. 科学出版社 , 叶笃正主编, 1997
[9]  
大气环境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唐孝炎 主编, 1990
[10]  
Lee B K,Jun N Y,Lee H K. Atmos.Environ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