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种主要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及其规律研究

被引:27
作者
曾亚文
李自超
杨忠义
王象坤
申时全
张洪亮
陈于敏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昆明
[2]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北京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
关键词
云南稻种; 优异种质; 多样性; 分布规律;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2000.06.001
中图分类号
S511.10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 6 12 1份云南地方稻种及其优异种质 6 0多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 ,尤其是滇西南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滇东南的文山共 5个地州 13个县构成了云南稻种多样性中心 ,其稻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 ,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 (2 )临沧地区不仅是云南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也是丁颖五级分类性状和爪哇稻、光壳稻和普通粳的多样性中心 ;墨江县是云南稻种 40多个性状的分布中心。 (3)云南稻种资源的形态、穗部及籽粒性状、米质性状、抗病虫和抗逆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中心差异较大。综合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中心相对集中以滇西南最大 ,生态多样性起了决定性作用 ;籽粒和米质性状则相对分散 ,它是生态驯化和人工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 (4 )云南紫香软米资源的系统发生规律与生态环境的驯化、少数民族利用习惯密切相关。 (5 )云南初级核心稻种的多样性分布规律与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分布规律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即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原则、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相当可靠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11 / 5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广谱高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的精细定位
    林兴华
    王春台
    文国松
    张端品
    谢岳峰
    张启发
    [J]. 遗传, 1998, (S1) : 118 - 118
  • [2] 云南紫香软米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曾亚文
    陈勇
    戴陆园
    梁斌
    徐福荣
    叶昌荣
    [J]. 中国稻米, 1998, (02) : 7 - 8
  • [3] 亚洲栽培稻的亚种及亚种间杂交稻的认定与分类
    王象坤
    李任华
    孙传清
    李自超
    才宏伟
    孙新立
    [J]. 科学通报, 1997, (24) : 2596 - 2603
  • [4] 旱稻“昆植 S-1”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
    吴世斌
    周开元
    万建辉
    [J]. 科学通报, 1993, (20) : 1903 - 1906
  • [5] 云南省思茅地区籼、粳稻垂直分布调查报告
    DEPARTMENT OF AGRONOMY
    KWANGTUNG AGRICULTURE-FORESTRY COLLEGE DEPARTMENT OF BIOLOGY
    YUNNAN UNIVERSITY
    [J].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74, (03) : 208 - 222
  • [6] 新编云南省情[M]. 云南人民出版社 , 新编云南省情编委会编, 1996
  • [7] 中国栽培稻起源与演化研究专集[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王象坤,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