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抑或创新?——对中国农民合作社特殊性的理论思考

被引:69
作者
徐旭初 [1 ,2 ]
吴彬 [1 ]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2]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合作社; 异化; 产业化机制; 合法化机制; 定义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42 [经济联合体];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试图探讨三个涉及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根本问题:(1)中国的农民合作社是否特殊?(2)如果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特殊性是既定的,那么,它为什么特殊?(3)这些"中国特色"的合作社还是不是"合作社"?本文研究发现,基于Leavitt的组织模型,作为舶来品的合作社在目标、参与者(成员)、技术(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基本组织要素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从历史因素和制度因素考察,中国的农民合作社之所以会呈现出特色形态,是因为其背后隐含着两大关键机制——先赋的产业化机制与引致的合法化机制。通过回归合作社制度硬核,并适当放宽合作社的定义域,本文认为,可以将"惠顾"划分为"直接惠顾"和"间接惠顾"。进而,本文推断,当前中国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是具有合作制属性、同时产业化和制度性色彩鲜明的股份合作制的改进型(且为过渡型)中间组织,这些合作社并非异化的或伪形的合作社,而是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引发的思考 [J].
张晓山 .
求索 , 2017, (08) :16-24
[2]   农民分化结构下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韩国的经验与启示 [J].
周娟 .
农业经济问题, 2017, 38 (05) :102-109
[4]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范化效应检视 [J].
徐旭初 ;
吴彬 .
东岳论丛, 2017, 38 (01) :78-81
[5]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建设的思考 [J].
徐建群 .
农村经营管理, 2016, (09) :40-42
[6]   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在中国难寻?——一个框架性解释与经验事实 [J].
邓衡山 ;
徐志刚 ;
应瑞瑶 ;
廖小静 .
中国农村观察, 2016, (04) :72-83+96
[7]   谈谈合作社的真假:合作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J].
徐旭初 .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5, (12) :37-37
[9]   典范逻辑:对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的追踪调研 [J].
王敬培 ;
任大鹏 ;
李晓聪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6) :51-56
[10]   转型期农业合作社的现实与逻辑:来自山东寿光的经验观察 [J].
邓宏图 ;
王巍 ;
韩婷 .
中国农村经济, 2014, (07) :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