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措施
被引:29
作者
:
马勇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玉林师范学院
马勇琼
机构
:
[1]
玉林师范学院
来源
:
江西社会科学
|
2004年
/ 05期
关键词
:
习得性无助;
自我意识;
归因;
自我意象;
教育措施;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441 [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习得性无助感”现象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现的,后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它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学生得了习得性无助时,会导致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缺陷,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治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7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再析
周国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大心理学系
周国韬
[J].
心理科学,
1994,
(05)
: 297
-
301
[2]
习得性无能动机模式简析
吴增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增强
[J].
心理科学,
1994,
(03)
: 188
-
190
[3]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张大均主编, 2004
[4]
心理医生[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丁道群等编著, 1996
←
1
→
共 4 条
[1]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再析
周国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大心理学系
周国韬
[J].
心理科学,
1994,
(05)
: 297
-
301
[2]
习得性无能动机模式简析
吴增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增强
[J].
心理科学,
1994,
(03)
: 188
-
190
[3]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张大均主编, 2004
[4]
心理医生[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丁道群等编著, 199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