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模式及提高采收率

被引:14
作者
詹俊阳 [1 ]
马旭杰 [2 ]
何长江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
[2]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开发模式;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塔河油田A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是由多个压力系统和油水关系的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连片形成的复杂油气藏。不同缝洞单元的驱动方式和开发特征差异较大:Ⅰ类单元主要为水驱;Ⅱ类单元水驱和弹性驱交替起作用;Ⅲ类单元以弹性驱为主。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提出了以"缝洞单元为油藏管理的基本单元,实施差异性开发"的开发模式,形成了"以单井注水驱油、多井单元注水开发为主导"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类油藏采收率提高幅度在3.7%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开采的成功实践 [J].
涂兴万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6) :735-736
[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产能特征与储集层类型的相关性 [J].
谭承军 ;
吕景英 ;
李国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3) :43-45+2
[4]   影响产量递减率的因素与减缓递减的途径 [J].
李斌 ;
袁俊香 .
石油学报, 1997, (03) :91-99
[5]   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战略与方法 [J].
俞启泰 .
石油学报, 1996, (02) :53-61
[6]  
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柏松章等著, 1996
[7]  
实用油藏工程方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秦同洛等 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