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既判力客观范围理论研究之反思——以明希豪森三重困境为分析工具

被引:6
作者
张榕
达理纳嘉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事既判力; 客观范围; 当事人主义; 司法能动;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2.05.020
中图分类号
D915.2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大陆法系语境中,民事诉讼学者对于"既判力是否及于判决理由"的议题提出了众多精深的理论。然而这些学说并没有使我们对客观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反而越发地迷失在明希豪森三重困境之中。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复杂的理论仍然建构在古典当事人主义的根基之上,固守司法克制的基本原则,而对法官司法能动性的积极功能认识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法·理性·商谈[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 阿列克西, 2011
  • [2] 韩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韩) 孙汉琦, 2010
  • [3] 法国民事司法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 卡迪耶, 2010
  • [4] 诉讼法学方法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日) 中村宗雄, 2009
  • [5] 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 高桥宏志, 2007
  • [6] 日本民事诉讼法论纲[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 高木丰三, 2006
  • [7] 法律论证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荷)伊芙琳·T.菲特丽丝(EvelineT.Feteris)著, 2005
  • [8] 既判力理论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邓辉辉著, 2005
  • [9] 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德)米夏埃尔·施蒂尔纳编, 2005
  • [10] 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Hans-JoachimMusielak)[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