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能流模型的区域多能源系统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76
作者
李洋 [1 ]
吴鸣 [1 ]
周海明 [1 ]
王伟亮 [2 ]
王丹 [2 ]
葛磊蛟 [2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多能源系统; 全能流模型; 建模; 优化; 评估;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5.08.025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传统能源研究对不同能源系统独立考虑,缺乏整体的系统分析,为提高能源系统使用效率、增强能源之间的协同效应,文章将多能源系统中冷、热、电等不同品质与品位的能量等同看待,对区域多能源系统的建模、优化和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与分析。通过构建全能流模型,系统地描述多能源系统内各环节能量流通的特征,对能量转换、分配、存储等环节进行建模;从静态、动态的角度对能源进行优化管理;通过构建统一的度量标尺对技术性、经济性、高效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对整体和部分环节能效利用进行综合分析。区域多能源系统的构建与分析符合能源梯级利用的思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后,结合当今能源现状,对新时代的多能源系统研究提出一些思考与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2230 / 22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若干问题研究 [J].
贾宏杰 ;
王丹 ;
徐宪东 ;
余晓丹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07) :198-207
[2]   微网能源系统的滚动优化管理 [J].
何舜 ;
郑毅 ;
蔡旭 ;
吴小东 ;
时珊珊 .
电网技术, 2014, 38 (09) :2349-2355
[3]   智能电网基本理念阐释 [J].
余贻鑫 ;
秦超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 (06) :694-701
[4]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模型述评与展望 [J].
吉平 ;
周孝信 ;
宋云亭 ;
马世英 ;
李柏青 .
电网技术, 2013, 37 (08) :2071-2079
[5]   未来中国输电网发展模式的分析与展望 [J].
孙玉娇 ;
周勤勇 ;
申洪 .
电网技术, 2013, 37 (07) :1929-1935
[6]   含微网新型配电系统协调优化关键问题研究 [J].
向月 ;
刘俊勇 ;
刘友波 ;
龚辉 ;
苟竞 ;
冯艾 .
华东电力, 2013, 41 (05) :981-986
[7]   微网可靠性评估指标研究 [J].
罗奕 ;
王钢 ;
汪隆君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37 (05) :9-14
[8]   冷热电三联供(CCHP)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综述 [J].
刘小军 ;
李进 ;
曲勇 ;
陈建强 .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 28 (07) :63-68
[9]   排污权交易下的多能源联供系统优化调度 [J].
杨洪春 ;
兰玉祥 ;
刘思东 .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2, 27 (02) :76-80
[10]   面向智能电网的建模研究展望 [J].
鞠平 ;
秦川 ;
黄桦 ;
吴峰 ;
金宇清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