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被引:7
作者
黄瑞雄 [1 ]
韦文荣 [2 ]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社科部
[2]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 人文; 关系;
D O I
10.16088/j.issn.1001-6597.2005.04.001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同时也看到了其负面作用。因此,他们从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上提出“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的观点。毛泽东着重强调科技的社会正面功能,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有力武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提出要使科学与教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等观点。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提出建构世界科技伦理体系的主张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等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包含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含义的“科学发展观”及“建构和谐社会”主张。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M].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人民出版社.2001,
[2]  
论科学技术.[M].江泽民[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  
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M].黄瑞雄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江泽民报告;.人民出版社.1997,
[5]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6]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7]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德)胡塞尔(Hussrl;E.)著;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8]  
科学的社会功能.[M].[英]J·D·贝尔纳(J·D· Birnal) 著;陈体芳 译.商务印书馆.1982,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