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及形成机理

被引:66
作者
芦风英
庞智强
邓光耀
机构
[1] 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评价指标体系; 动态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形成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13-2019年中国省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来源,并基于关系数据视角利用QAP方法测度其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分布状态;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并呈逐渐缩小趋势,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兴旺子系统差异是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差异的最大成因,其次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子系统差异。做好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策略,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缩小区域差异的可行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乡村振兴水平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华东6省为例 [J].
陈俊梁 ;
史欢欢 ;
林影 .
华东经济管理, 2021, 35 (04) :91-99
[2]   “双循环”格局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路研究 [J].
郑瑞强 ;
郭如良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3) :19-29+183
[3]   新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J].
周游 ;
吴钢 .
统计研究, 2021, 38 (01) :79-91
[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形势任务与战略转型 [J].
高强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 (06) :29-39
[5]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诊断与空间分异格局——地级市尺度的实证 [J].
吴九兴 ;
黄贤金 .
经济与管理, 2020, 34 (06) :48-54
[6]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目标导向、重点领域与关键举措 [J].
涂圣伟 .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08) :2-12
[7]   长江经济带省域乡村振兴指数动态评价 [J].
李坦 ;
徐帆 .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03) :751-759
[8]   中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 [J].
陈明华 ;
刘玉鑫 ;
刘文斐 ;
王山 .
统计研究, 2020, 37 (05) :54-67
[9]   城乡关系视野下的乡村振兴 [J].
贺雪峰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40 (04) :99-104
[10]   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效度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样本数据为例 [J].
程明 ;
钱力 ;
倪修凤 ;
吴波 .
华东经济管理, 2020, 34 (04)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