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解构到建构──从“戏拟”看中国当代小说创作

被引:2
作者
杨琳桦
机构
[1] 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
关键词
巴赫金; 戏拟; 狂欢节; 狂欢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新体小说];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在 20世纪中西方文艺理论的交流中,时空的转换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碰撞和共鸣。苏联杰出的语文学家、哲学家、美学家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指涉的虽然是欧洲文化的脉络,但他的理论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转型文化同样有着深刻意义。狂欢节转化为文学语言,即巴赫金概念中的狂欢化 (carnivalization)。“戏拟”作为狂欢化的一种主要话语策略,在小说写作中的风格体现为我们探究文化转型期小说的复杂面貌和创作主体的深层心理提供了一个参考借鉴的窗口。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20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Mikhail Bakhtin. .
[2]  
90年代中国先锋艺术的拓展和困境. 王岳川. 文艺理论 . 2000
[3]  
Problems of Dostoevky’’s Poectics. Mikhail Bakhti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 1984
[4]  
对话的喧声[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刘康著, 1995
[5]  
玩的就是心跳[M]. 作家出版社 , 王朔著, 1989
[6]  
红高梁家族[M].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莫言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