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河流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10
作者
邓建绵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关键词
河流污染; 生物修复; 影响因素; 方法;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03.s1.025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河流污染逐渐严重,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文章对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河流的影响因素和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7+76 +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途径 [J].
赵宗升 ;
刘鸿亮 ;
李炳伟 ;
袁光钰 .
中国给水排水, 2001, (05) :24-28
[2]   人工曝气复氧治理黑臭河流 [J].
周杰 ;
章永泰 ;
杨贤智 .
中国给水排水, 2001, (04) :47-49
[3]   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J].
孙从军 ;
张明旭 .
环境保护, 2001, (04) :12-14+20
[4]  
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J]. 徐亚同,史家樑,袁磊.上海环境科学. 2000(10)
[5]  
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J]. 徐亚同,史家樑,袁磊.上海环境科学. 2000 (10)
[6]  
污染河流的纯氧曝气复氧[J]. 王诚信,凌晖,史可红.上海环境科学. 1999(09)
[7]  
污染河流的纯氧曝气复氧[J]. 王诚信,凌晖,史可红.上海环境科学. 1999 (09)
[8]   底泥对河流的二次污染浅析 [J].
贺宝根 ;
周乃晟 ;
袁宣民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9, (03) :41-43
[9]   西湖底泥不同供氧条件下有机质降解及CO2与CH4释放速率的模拟研究 [J].
周启星 ;
朱荫湄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1) :13-17
[10]   伊春河河水水溶性腐殖酸内源释放模型 [J].
梁涛 ;
陶澍 ;
刘广君 ;
何鸿波 .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2)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