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广东省人口重心与就业重心演变轨迹分析

被引:6
作者
丁焕峰
李佩仪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
人口重心; 就业重心; 经济重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引入重心的概念,利用经济空间结构的重心计算方法,采用建国以来广东省各地级市的户籍人口及社会从业人员、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计算出其各年的重心坐标,定量表示出广东省人口、就业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分别从移动方向、距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口重心、就业重心等的动态变化特点,并且探讨了各要素动态演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从整体演变轨迹看,建国以来广东省人口重心偏南移动,而就业重心东南移动;就业重心的演变轨迹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更为接近,而人口重心的演变轨迹相对说来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差异较大;从经度和纬度方向上看,就业重心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均位于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较清楚地反映出了区域经济差距对人口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人口重心、就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 [J].
廉晓梅 .
人口学刊, 2007, (03) :23-28
[2]   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重心迁移 [J].
王欣 ;
吴殿廷 ;
肖敏 .
经济地理, 2006, (06) :978-981
[3]   陕西省社会经济重心与环境污染重心的演变路径及其对比分析 [J].
黄建山 ;
冯宗宪 .
人文地理, 2006, (04) :117-122
[4]   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 [J].
冯宗宪 ;
黄建山 .
经济地理, 2006, (02) :249-254+269
[5]   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黄建山 ;
冯宗宪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05) :49-54
[6]   重心研究方法在中国产业与经济空间演变及特征中的实证应用 [J].
冯宗宪 ;
黄建山 .
社会科学家, 2005, (02) :77-80+83
[7]   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 [J].
许月卿 ;
李双成 .
人文地理, 2005, (01) :117-120
[8]   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 [J].
乔家君 ;
李小建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01) :12-16
[9]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 [J].
徐建华 ;
岳文泽 .
地理科学, 2001, (05) :385-389
[10]   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 [J].
周民良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42-5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