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现代化视角下对皖南农村发展的实证研究——兼论当代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19
作者
陈涛
机构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水环境; 现代化; 生态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生态现代化理论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利共生。位于长三角地带的兴村正处于生态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通过由"大养蟹"向"养大蟹"的转型,兴村凭借水资源,取得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科技发挥了重要功能。中国的生态现代化应有自己的基本特征:生态现代化未必是工业化;经济效益是生态现代化的原动力,技术本土化是生态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生态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与思考 [J].
孙景珊 .
理论界, 2007, (02) :49-51
[2]   “环境—社会”关系与社会运行论 [J].
郑杭生 .
甘肃社会科学, 2007, (01) :5-7
[3]   转型期中国的环境与现代化 [J].
荷阿瑟PJ莫尔 ;
庞娟 .
国外理论动态, 2006, (11) :20-25
[4]   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J].
何传启 .
江海学刊, 2002, (03) :54-59+206
[5]   农村现代化——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性选择 [J].
刘小华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1) :43-46
[6]  
不经过工业化也能实现现代化 .2 张文凌. 中国青年报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