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和围封条件下克氏针茅草原土壤种子库的比较

被引:45
作者
詹学明
李凌浩
李鑫
程维信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北京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退化草原; 恢复; 相似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应用幼苗萌发法对比研究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草原在放牧和围封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的差异。围封样地的土壤种子库中记录有16个物种,其中禾草类6种,非禾草类10种;若以生活型划分,则全部为多年生植物;若以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划分,则单子叶植物9种,双子叶植物7种。放牧样地的土壤种子库中记录有13个物种,其中禾草类4种,非禾草类9种;多年生植物12种,一二年生植物1种;单子叶植物5种,双子叶植物8种。放牧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密度为(3664±1087)粒·m-2,围封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密度是(5139±1848)粒·m-2,差异显著。采用Sorensen指数计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性,围封样地和放牧样地分别是0.7111和0.6111。两个地点的全部种子中,81.0%属于冷蒿(Artemisiafrigida)、克氏针茅、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ul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和砂韭(Alliumbidentatum)5种优势植物,16.2%属于二裂委陵菜(P.bifurca)、菊叶委陵菜(P.tanacetifolia)、猪毛蒿(A.scoparia)、冰草(Agropyroncristatum)和羊草(Leymuschinensis)5种常见植物,而其余9种植物的种子数只占2.8%。此外,通常作为优良牧草的豆科植物的种子数仅占0.6%。上述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由于土壤种子库中一些重要物种的缺失或数量很少以及极不均匀的分布,可能会降低退化克氏针茅草原的自然恢复速度。我们建议采取补播这些重要物种并结合其它恢复措施来加快退化克氏针茅草原的恢复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LONG-TERM CHANGES OF SALT-MARSH COMMUNITIES BY CATTLE GRAZING
    ANDRESEN, H
    BAKKER, JP
    BRONGERS, M
    HEYDEMANN, B
    IRMLER, U
    [J]. VEGETATIO, 1990, 89 (02): : 137 -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