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以来中国的资本流动研究

被引:33
作者
汪洋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利率; 汇率; 国际收支平衡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特征,并对我国资本的流动进行了经验检验,证明在我国不仅仅是单向的资本流出,而且存在资本内流进行套利的情况,这种状态表明我国对资本账户的管制趋于无效。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 [J].
张斌 ;
何帆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05) :12-16
[2]   如何从钉住汇率制度中退出 [J].
王宇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05) :27-30
[3]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1994—2000年中国的实证分析 [J].
谢平 ;
张晓朴 .
国际经济评论, 2002, (Z3) :30-35
[4]   中国国际收支的超前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变动趋势和调整方向 [J].
杨柳勇 .
世界经济, 2002, (11) :11-18+80
[5]   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分析与汇率制度的宏观效率 [J].
陈平 ;
王曦 .
经济研究, 2002, (06) :23-31+94
[6]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和对策分析 [J].
任惠 .
经济研究, 2001, (11) :69-75
[7]   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重新估算:1982—1999 [J].
李庆云 ;
田晓霞 .
金融研究, 2000, (08) :72-82
[8]   论我国汇率政策与国内经济目标的冲突及协调 [J].
俞乔 .
经济研究, 1999, (07) :23-32
[9]   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1997 [J].
宋文兵 .
经济研究, 1999, (05) :41-50
[10]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 [J].
李扬 .
经济研究, 1998, (02)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