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道与市镇:历史时期贵州的对外交通与市镇分布

被引:2
作者
曹端波
机构
[1]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贵州; 对外交通; 市镇;
D O I
10.13391/j.cnki.issn.1674-7798.2013.11.010
中图分类号
K29 [地方史志];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作为西南腹地的"贵州"是历代王朝经营西南时不可忽视的区域。秦汉时期,巴蜀为中国经济核心区之一,由此,国家在民间商道的基础上,构筑了由巴蜀经贵州到岭南的"通道"。唐宋时期,国家对西南的经营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宋代"广西买马路"即是以广西为基地,通过贵州与大理、吐蕃买马所形成的国家主导下的商道。明代,为建立国家整体防御体系,在湖南经贵州到云南的"一线路"沿线,建立了卫所,并在贵州设置最高行政区——省,以此来维护此"通道"。清代贵州在"一线路"沿线形成了市镇带,并向贵州非汉族群渗透,以上这些对外交通与市场网络将贵州纳入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考古学文化研究.[M].杨勇; 著.科学出版社.2011,
[2]  
万古江河.[M].许倬云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3]  
广志绎.[M].(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中华书局.2006,
[4]  
读史方舆纪要.[M].(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
[5]  
史记.[M].(汉)司马迁撰;(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2005,
[6]  
贵州通史.[M].《贵州通史》编委会[编];何仁仲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
[7]  
云南志补注.[M].(唐)樊绰撰;木芹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8]  
资治通鉴.[M].(宋)司马光原著;萧放;孙玉文点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
[9]  
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M].侯绍庄等著;.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10]  
永乐大典.[M].(明) 解缙; 等编.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