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安徽省中季稻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分析
被引:11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申双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安徽省;
中季稻;
高温热害;
规律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2 [];
S428 [暖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安徽省1961-2013年常规气象资料和1980-2011年中稻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Morlet小波分析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安徽省各等级高温热害发生时间分布、年际变化、周期性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3年,安徽省中季稻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频次较高的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尤以8月上旬最高,轻、中、重级高温热害平均2.15a、3.81a、4.69a发生1次,且轻度热害发生次数最多;(2)53a来安徽中稻生育期内各级别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80年代发生频次最少;(3)各级别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均有显著的周期性震荡规律,存在48a、28a、12a的变化周期;(4)各级别高温热害发生频次空间分布总体呈南部偏多,并由西南部向周围递减的趋势,尤以安庆最为严重;(5)安徽中稻产量与高温热害频次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基于主成分回归法的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相对气象产量模拟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 2014, 35 (05) : 522 - 52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申双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晓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胡继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胡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 [2]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1) : 1 - 6秦大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Thomas Stocker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University of Bern,Bern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3]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01) : 43 - 51王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北省咸宁市气象局 湖北省咸宁市气象局黄思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北省鄂州市气象局 湖北省咸宁市气象局孙卫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湖北省咸宁市气象局
- [4] 皖浙地区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7) : 97 - 104杨太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陈金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金志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气候中心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李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5] 近50年淮河流域旱涝与太阳黑子的关系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 2013, 31 (02) : 1 - 4+24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鲁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马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6] 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2, 33 (02) : 289 - 296包云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申双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 [7] 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指标及其特征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 2011, 1 (01) : 63 - 66柳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合肥市气象局 合肥市气象局岳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合肥市气象局邓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合肥市气象局 合肥市气象局
- [8] 江苏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及成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2010, 19 (05) : 101 - 107任义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高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春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9] 江苏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与特征[J]. 气象科学, 2010, 30 (04) : 530 - 533于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宋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时空分布及水稻花期的避害对策[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01) : 144 - 150谢晓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李秉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申双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